为什么要改 ——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调查(上)

发布时间:2022-03-21 浏览人次:3009来源:矿业界
分享到:

  2021年12月20日上午,湖南省地质院下属省矿产资源调查所、省国土空间调查监测所、省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监测所三家单位揭牌成立。此前的12月6日上午,该院已有3家新组建的直属单位(省地质调查所、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所、省地质灾害调查监测所)。

  按照湖南省出台的地勘单位改革方案,将全省48家地勘单位整合组建成15家省直地质事业单位。这6家省直地质事业单位的挂牌成立,是继湖南省地质院成立及“三定方案”出台后的又一关键性的步骤。按照时间表,15家单位将于2022年底前全部挂牌成立。换句话说,从2014年启动、已历时七年的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,届时“四梁八柱”可望基本搭建完成。这也意味着,强化公益属性的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已到“最后一公里”。

  那么,现在回过头来,湖南省地勘单位改革是在什么背景下启动的,是怎么改的,有什么特点,到底改得怎么样?让我们跟着中国矿业报记者的脚步,一起到湖南走一走,看一看吧!

  光荣与梦想

  众所周知,湖南省不是一个经济强省,但矿产资源比较丰富,素以“有色金属之乡”著称于世,尤其是有色金属及一些稀有金属得天独厚,黄金等贵金属储量也排名靠前。湖南省地质队伍历史悠久,1927年,长沙地质调查所成立,开启湖南地质调查工作先河。原湖南省地矿局402队成立于1952年,是新中国最早组建的六支地质队之一。除原地矿部所属的湖南地矿局,各工业部门所属的湖南核工业地质局、湖南有色地勘局、湖南煤田地质局均成立于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,为中央在湘事业单位。

  在“三湘四水”这片热土上,一代又一代湖南地勘人秉持“三光荣”地质传统、“四特别”地质精神,跋山涉水、风餐露宿,默默耕耘、无私奉献,充当开路先锋,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过突出贡献,奠定了国家和湖南各项工作所需的地质资料和资源基础,保障了全省重大工程建设的安全,成就了“矿业大省”的美誉。据不完全统计,新中国成立以来,湖南省有16家地勘单位获得国家找矿功勋单位称号,1100多项成果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。

  地勘单位实行属地化管理以后,湖南省地矿局、省有色地勘局、省核工业地质局和省煤田地质局继续攻坚克难,主动作为,完成了一批地质矿产勘查、矿产资源开发和地质调查等重大任务。同时,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宽,在服务湖南“四化两型”战略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、防灾减灾救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,继续彰显地质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、先行性、保障性作用,彰显了地质工作主力军地位,为全省地勘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较大贡献。

  面临新挑战

  在光荣与梦想面前,湖南地勘人也清醒地意识到,近年来,由于宏观背景和外部环境都发生了深刻变化,地质工作正面临诸多新的挑战——

  众所周知,我国到了工业化中期之后,一些传统矿产品的消费已经达到峰值,需求减少。受此影响,社会投资矿产勘查的资金急剧下降,中央和省级地勘项目和财政投入也逐年减少,这样,传统矿产勘查市场萎缩。另一方面,与东南沿海一些经济发达省份的地勘工作相比,作为一个内陆省份,湖南省能够给地勘单位提供的工程勘察及施工市场有限,而原地矿、核工业、有色、煤田四家地勘单位的职能又大同小异,业务相互渗透,发展方向雷同,同质化竞争严重,供给相对过剩。这样,造成了四家地勘单位在国家地质项目和经费分配中相互争夺,在市场上竞相压价、恶性竞争,在人才引进、设备购置、技术攻关上重复投入。

  据记者了解,由于历史原因,湖南的地勘单位普遍存在包袱重、产业单一、家底薄的问题。湖南省的地勘单位均面临退休人员比重过大,目前,退休人员和在职人员早已达到了1∶1的比例,有的单位退休人员的比例甚至远远高于在职人员。另据湖南省一位地质专家估算,湖南省地勘单位的人均资本不到2万元,而这样的资本实力是无法适应市场上的激烈竞争的。也正因为如此,大多数地勘单位主要靠“打工”为生。

  湖南省地质院党委书记叶爱斌表示,“地质工作专业性、科学性和探索性强。地质队伍有特殊属性,做出过特殊贡献,在新时期又面临特殊的问题和矛盾。”全省地质队伍共有在职职工1.6万余人,人员基数大,项目设备投入大,勘探风险大,基地设施老化破旧,所需维护经费大,经费保障压力大。同时,年龄、技术、专业等结构上与新时期地质工作要求不适应,普遍存在“有的事没人做、有的人没事做”的现象。为了生存,各支队伍纷纷“戴事业单位的帽子,走企业发展的路子”,结果四个局共办了211家不同类型的企业,地质队伍重心偏离了主业,并且大多数企业没有建立完善的法人治理制度,人员管理、财务管理等比较混乱,有的企业还存在较大的经营和金融风险。

  也是难得机遇

  目前,湖南省很多的基础性的地质工作还没有完成,地质灾害防治、矿山生态治理与修复任务很艰巨,深部找矿的潜力也很大。叶爱斌介绍,湖南中大比例尺区域地质工作尚有三分之二没有完成,区域地球物理地球化学,区域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、环境地质调查基本上还处于启动阶段,探测深度基本上还处于500米以浅阶段,地质调查和向深部探测任务艰巨;主要优势矿种探明程度仅为三分之一,需要加强新能源新材料勘查;湖南地质灾害隐患点2.3万余处,地质灾害防灾救险任务繁重;湖南是矿业大省,近7000处矿山经过几十年大规模开采,矿山环境恶化,地质环境生态修复任重道远。

  同时,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、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自然资源管理精细化,都对地质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也就是说,为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提供能源和矿产资源保障,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地球科学依据、资源环境信息和地质解决方案,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实施、防灾减灾和改善民生,地质工作都大有用武之地。

  据了解,湖南省原本就有一支地质学科专业齐全的地质队伍,13大类地质专业均有涉及,区域地质调查,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调查,固体、液体、气体矿产勘查,水文地质、工程地质、环境地质调查,地质测绘,地质实验分析测试,地质坑探钻探,核地质勘查及技术应用都有专业队伍。而数字地质填图、中深部探测、精准测绘、高精度测试等地质技术及装备等在全国处于先进行列。

  进入新时代,湖南省的地质工作领域正在不断拓展,迫切需要一支理念、科技、管理现代,工作结构、服务方式、合作格局新型,人才、成果、平台一流,制度、环境、队伍和谐的地质队伍。

  “对目前的队伍,除了体制、机制及运行方式,包括学科、专业、结构等,都需要一个进行整合、再造与提升的过程。而改革,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手段。我们坚信,改革之后的湖南地质队伍将有这个能力,肩负起新的历史使命,在推动地质事业健康发展的同时,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。”叶爱斌说。